作者:拿铁 一个华人运动员,竟然成为一个欧洲国家的奥运旗手? 61岁了,竟然还在打比赛? 这不是童话。 7月26日,巴黎奥运会如期开幕。 如果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特别的一幕——从欧洲到来的卢森堡代表队,旗手是一位个子较小、年龄偏大的华人面孔,她站在一众身材高大的外国运动员前面,显得有些“格格不入”。 她就是乒乓球选手倪夏莲,今年已经61岁了,在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大的乒乓球选手。 曾经,她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,现在,她是卢森堡队的骄傲。 7月28日的首轮比赛,她刚刚力克土耳其选手阿尔廷卡亚,昂首挺进32强。 而她的故事,还要比她的赛场表现更加传奇。 东京的“祖孙大战” “哎哟,听讲伊老凶喽(听说申裕斌打球特别凶)?不过对付年轻选手的办法,我也不是没有。”倪夏莲在赛前采访时说道。 2021年7月25日,58岁的倪夏莲站在东京奥运赛场上,对阵17岁韩国选手申裕斌,这场年龄相差41岁的比赛,被观众们戏称为“祖孙大战”。 ● 倪夏莲和申裕斌 比赛一开始,倪夏莲就用她独门的“直板长胶攻拉推结合倒拍打法”,打得申裕斌措手不及,整个过程中裕斌几次想掀起反扑,都被倪夏莲狠狠摁了下去,纯纯有劲儿使不出。一来二去,第一局倪夏莲以11:2大获全胜。狠狠地给年轻人上了一课,也打得全场观众欢呼喝彩。 有球迷直呼:“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宝刀未老,看了倪奶奶打比赛就明白了。” 打完第一局的倪夏莲,士气高昂,眼神里透出股股“杀气”,要不说谁能知道眼前之人已年近花甲,总觉下一秒她就要往万军丛中去取上将首级。 不过,随着比赛推进,倪夏莲的体力劣势逐渐显露,但她始终以丰富的经验紧咬比分。 你可以赢我,但我不会让你赢得那么轻松。 最终,在经过7局长达66分钟的比赛后,倪夏莲才以3:4惜败对方。 比赛结束后,倪夏莲笑着说:“毕竟年龄摆在这里,打到最后我都有点不集中了,唉,不能和年龄斗啊。” 这笑容温暖纯真,却已然让对手感到恐惧。 “我希望中国队能夺冠。”已经代表卢森堡征战多年的她补充道。 38年前,同样在日本,倪夏莲代表中国队参加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,获得了她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。38年后的她,再次站在同样的土地上,却带着截然不同的心境。 三大主力选手之一 “我从小就是吃着苦、受着伤、掉着泪长大的,身体上的苦根本不算什么,最苦的,是精神上的。” 1979年,倪夏莲入选国家乒乓球队,因为身材矮小,在强手如云的国家队她机会不多。常常是坐在板凳上看着队友在场上奋战,久而久之,倪夏莲对自己产生了怀疑。她甚至有些后悔走了乒乓球这条路,担心自己永远没有上场打球的机会。 但天性好强的她,不甘心就这样给别人当绿叶。为了在技术上有突破,她从直板正胶打法,改成了一面正胶一面长胶的“直拍长胶倒板全攻型”打法。 改打法对一个技术已基本趋于定型的高水准运动员来说,是件不容易的事。一开始,倪夏莲在队内的成绩直线下降,很多时候还不如之前。 好在倪夏莲并没有气馁,而是加大运动量,从每天训练五小时增加到八小时,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解决问题。终于,倪夏莲找到了窍门,她摸索出正手的8种接球方式,形成了自己的独门打法。 那段时间,虽然没有比赛机会,但国家队并没有将她遣返。后来教练告诉她原因:“一直没有把你退回去,是因为你太刻苦了,你捡球都是小跑步,打扫卫生和文化课都是第一名,我们不忍心开除你。” ● 年轻时期的倪夏莲 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长期的训练下,倪夏莲不仅具备了优秀的发球能力,球路的变化和防守也都有了进步。 1982年,倪夏莲终于在全国比赛中拿下了第二名,国家队发现了她的实力,同意她参加1983年的世界锦标赛。作为中国队“黑马选手”,倪夏莲搭档郭跃华拿到了混双冠军和女子团体冠军。到1985年,倪夏莲和戴丽丽、耿丽娟成为中国队三大主力选手。 ● 1983年,倪夏莲与郭跃华在第37届世乒赛混双决赛中 但在强手如云的中国队,竞争压力巨大。到第38届世乒赛时,倪夏莲没有被选上团体赛。 知道结果后的她走在黑漆漆的操场,不断地流眼泪。 1986年,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消化后,她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——退出国家队。 这个决定,10年后回忆起来,她依旧语带不舍。 卢森堡的骄傲 离开国家队后,倪夏莲选择去上海交大深造,可那些与乒乓球相关的往事却始终在她脑海里萦绕。 有时,她做梦都还梦到自己在队里训练、比赛。那时的她才意识到,乒乓球早已成为她血肉的一部分,无法割舍。 于是深思熟虑后,1989年,她决定奔赴欧洲,继续自己的运动员生涯。 一开始,倪夏莲是和德国的一家俱乐部签了合同,但卢森堡国家队的教练听说后力邀她加入。在37届世乒赛时,卢森堡教练曾目睹过倪夏莲和欧洲冠军打比赛时的场面,对倪夏莲印象深刻。听到倪夏莲来了欧洲后,他决心一定要邀请她。 卢森堡国家队对倪夏莲没有什么硬性要求:不需要获得什么名次,只需要参加国际比赛即可。这也成了倪夏莲选择卢森堡的理由。之前的运动员生涯她觉得很累,现在,她想要纯粹地享受比赛。 1990年,倪夏莲加入卢森堡国家队。一开始,卢森堡让倪夏莲做教练兼职运动员,但一段时间后,他们发现倪夏莲宝刀不老,在场上依旧可以大杀四方,很多年轻人都没打过她。立马让她转为全职运动员。 ● 倪夏莲和卢森堡大公(国王) 在卢森堡,倪夏莲也享受到了极好的优待。 刚下飞机,卢森堡市长就在边境关口迎接她,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。当地的新闻、媒体也经常报道她的消息。她走在街上,认出她的人都跟她打招呼,有一次她去商场买护膝,老板都不要她的钱,说她为卢森堡做出了贡献,所以免单! ● 倪夏莲在卢森堡的家 在这里,她感受到了很多爱和力量,当然,她也没有辜负卢森堡的期待。 倪夏莲初到卢森堡时,卢森堡的乒乓球处于刚起步的阶段,这里没有职业运动员,很多球员都是兼职,也没有规范的训练体系。 但倪夏莲每一次都认真准备,每次重要比赛之前,她都会给自己安排几次集中训练,在这期间,全身心投入,谁也不能打扰。 这样的训练,使得她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。 她的精神,也感染着其他年轻球员。看着乒乓球桌前不停歇的倪夏莲,很多年轻人也变得斗志昂扬。 在卢森堡,倪夏莲书写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 1996年,她击败匈牙利选手,拿到欧洲十二强的冠军,这是卢森堡第一个乒乓球国际大赛的冠军。之后,她在1998年获得了欧洲女单冠军,并连续三年进入世界排名前五;2000年她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,圆了奥运之梦。 ● 倪夏莲第三次蝉联欧洲女子单打冠军 功成名就的倪夏莲早已成为卢森堡无可替代的力量。但她并不执着名利,相反,她不止一次有过“不想打球”的念头。 2003年,在倪夏莲的女儿出生后,她本想以照顾孩子为由辞去运动选手的职位,可当国家队的领导听说后,亲自登门来劝她说:“生了孩子会打得更好的。” 就这样,倪夏莲一打就打了30多年。很多人跟她探讨坚持下来的原因。她的回答很简单,就是两个字——热爱。 硬碰硬的童年 乒乓球进入倪夏莲的生命是1970年,那年,她正在上海市控江二村上小学,学校里有一支乒乓球校队。为了选拔队员,老师们会从各个班里挑选一些学生,让三四十个人去打擂台赛。 每个人都拿一个小板凳坐在乒乓球桌前,输的人就要坐回凳子,赢的人可以一直在球场打。 那时的倪夏莲也不懂什么技术,只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多在赛场上打一会,就必须赢。 她卯着一股劲,全神贯注地打着每一球,那一天,她一直在嬴,从来没有坐下来过。那次比赛后,她就被选入了校队,并代表学校参加区里或街道的比赛。 从那时起,倪夏莲的目标只有一个——赢。 她的父亲也非常关注她比赛的结果,不管她比完赛回来多晚,父亲总是在家里等她,见到她第一句话便是问比赛结果。听到赢了的消息,父亲就会高高兴兴去睡觉;如果输了,父亲就会一直问输了的原因。 有一次,父亲跟着她去参加上海青少年宫的比赛,看到她战胜了比自己年龄大两岁且强壮的选手时,父亲的眼神里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激动。 那一天,倪夏莲清晰地记得,父亲紧紧握着她的小手,脚步非常轻松。看着父亲期待的眼神,她不想让父亲失望。 等到小学毕业,她进入江湾体校,教练因为她个子矮,不让她进校队。后来来了一个新教练,想要再选两个新队员,于是组织了两场大循环比赛,而倪夏莲在两次比赛中都打出了第一名,才有了进校队的机会。 “上帝从来没有给过我礼物,什么都没有的,生活里的每一步都是硬的,只能硬碰硬。” ● 少年倪夏莲 在体校时,老师让她们写一篇文章,今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 倪夏莲写道:我想当世界冠军。 在那个梦想刚刚发芽的时候,世界冠军是英雄般的人物,是至高无上的荣耀。 那时的她还被同学嘲笑,但他们谁都没想到,那个只有158cm瘦弱的女孩,后来多次站上冠军的领奖台。 并且,一直打到了花甲之年。 一直打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,倪夏莲打球也变得“佛系”了很多。现在的她,打起了“养生乒乓”。每周还是会坚持跑步和训练,但只要感觉累了,就立马停下来。有空时就“顺便”参加个比赛,赢了就继续打,输了就权当度假。 ● 倪夏莲一家 今年已经是倪夏莲第6次参加奥运会。 有人曾经采访过倪夏莲,问她还要打多久,倪夏莲说:“不应该给自己设限,只要我开心,就会一直打下去。” 现在的倪夏莲,早已放下成绩,享受着体育运动本身带给她的快乐。 诚然,金牌作为比赛中的一项至高荣誉,人人歆羡、备受关注。 但奥林匹克精神从来都不只有输赢,每一个坚持和拼搏的运动员,都值得我们尊敬。 也许他们不再处于巅峰时期,也许他们并没有发挥出最好的状态,但他们全力拼搏、斗志昂扬的态度,已然在无形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|